电脑版
返回

搜索"战争中的武器装备与战术"找到的小说 (P1)

《夜色》 / 卫悲回 / 其他 历史 战争

这是一部军事虚拟小说。小说采用自传体第一人称,始终通过平民小人物的眼睛去注视去描写去经历未来的战争。整部小说自始至终都在描写紧张残酷的战斗,主角和他身边的战友们也始终是在死亡边缘挣扎。从城市边缘的筑垒阵地防御战斗开始,陆续描写了反击歼灭战斗、步兵山地防御战斗、炮兵反坦克战斗、装甲兵坦克战斗、防空战斗、特种兵山地对抗战斗、电磁对抗战斗、化学战斗和大规模步兵白刃肉搏战斗等场景;平民、步兵、反坦克炮兵、装甲兵、特种兵、电磁对抗官兵等兵种都出现在小说的配角中。《夜色》直面战场的残酷死亡,但作者却将这种残酷死亡做了一些艺术处理,使之没有那么恐怖那么耸人听闻……一个个青春盛开得正盛的青年军人倒下,而他们最后的时刻,又因生命之光的聚焦,显得那样绚丽——这是有别于壮烈的绚丽,有别于崇高的俊美,不同于那种着意渲染的轰轰烈烈,震撼人心,也不同于那不动声色的纪实手法,而是委婉畅达之中交杂着冷酷暖意。战士的牺牲,显示着战争的残酷,但对战士心灵的抒写又给战场的冷酷增添了许些暖意。《夜色》对战场的描述是忠实而有所克制的。这是一部军事题材的经典作品,在新浪、铁血军事等著名网站发表后引起了海内外的巨大反响。未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毫无征兆地降临中国。反分裂的战争忽然变成漫长残酷的国土保卫战。温压弹的热浪席卷着卫戍阵地,中国士兵在死亡边缘奋力反击……绝对的震撼,血火的洗礼,光荣背叛,就这样一一展现……作者说,创作的冲动源于如下:中国未来的战争对手,并非我们过去想像的那样弱小胆怯。面以空前强大的敌人,除了勇气智慧,我们还必须拥有能够抵消对手信息战优势的高科技武器战术……而有幸阅读过《夜色》的读者如是说:尤其吸引我的是,小说对于地战斗的细节描写,真实感极强。都以为作者是个亲身经历过边境战争的老兵……毫不夸张的说,《夜色》是一针强心剂,它宣扬的是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中兴所必不可少的伟大精神。《夜色》在战术性的军文小说中,《夜色》无疑是最出色的一部,可以说在战场情景描写和文笔的细腻性方面它要远远超过前面的三部作品。遗憾的是《夜色》的原创初衷是写一部短篇小说,后来因为受到热烈追捧不得不一再拖长,这就决定了它在先天方面存在一些无法弥补的创作缺陷。虽然作者在第二版中作了大量的修改和补充,但还是能看到许多明显的硬伤。宏观战略作者对这一方面介绍描写的不多,不论是战争爆发原因还是在局部战场上将帅之间的布局斗智,都是草草一笔带过,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不过这是小说本身选择的角度所决定的——通过小人物的眼睛看战争,局限性也就在所难免,不必求全责备。微观战术《夜色》值得称道的是没有借助于不切实际的技术大跃进和军事空想,而是立足于现实的技术条件和武器装备老老实实入侵敌人打了一场硬仗,这反映第二代军文以写实主义为宗旨的小说风格。相比第一代《从春秋走向战国》和《醒狮》一类的空想主义军文,第二代军文小说在创作过程中的难度要更大一些。在《夜色》中作者的微观战术沿袭了二战时期的要塞式抗击,同时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兵器和技术,其中战术战法不乏经典的创新。同时在细部战斗描写中大量细致入微的激烈战争场景描写,给人以逼真的惨烈震撼,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 茅海建 / 中国

本书对我国鸦片战争这段历史作了回顾,试图以全新的视角来解析这场颠覆清王朝的浩劫。作为一名求真的治史者,作者历数了清朝的军事力量、骤然而至的战争、广州的“战局”、“抚”议再起等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鸦片战争对于清朝统治打击的致命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学论著。本书大量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朝奏折,和英国所藏中英交涉文件、日本学者汇编资料集等等,详尽考订并重建了战争相关的大量基本史实。作者抓住几个主要人物为线索展开叙述。从武器装备、防御工事、兵员训练到作战战术的运用;从后勤、兵力动员、兵员调动到军费的来源、筹集分配,更涉及交战国可用于战争的经济实力、负责运筹帷幄人员的心态、他们的战争观(从文化层面言)、战术观(从军事角度言)等等。这些面相在过去的鸦片战争研究中或被忽视,或语焉不详,但在本书中却得到充分的展现。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重大,也是中国百年国耻的开端,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本书对当时的人和事的评价,均从事实认定来加以判断,尤其严肃检讨清朝奏折中呈现的天朝心态,直指中国战败的深层原因。该书展现的严谨论证破除过去误谬之学术性,以及避免再蹈历史错误覆辙之强烈爱国情怀,令人读之震撼动容。《天朝的崩溃》出版十余年,流传较广,影响颇大,学术价值历经时间考验,已广为读者肯定推崇,即在海外,都成为治近代史之学者、学生,以及一般人士广泛阅读的著作,视之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修订版全面核订了注释、引文中的错讹,重排精装,列入“三联哈佛学术丛书二十年纪念版”再刊。

(第1/1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