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伟大的心理学"找到的小说 (P1)

《陀思妥耶夫斯基》 / 安德烈·纪德 / 文学

本书是纪德力推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最伟大作家”各种文本结集,是他文学评论代表作。作为背德者,纪德引陀氏为知己,因为他不但质疑过上帝存在,还借助“魔鬼”之力,以达揭露恶魔、丑恶、罪孽。纪德甚至认定“陀氏跟易卜生和尼采一般伟大,也许比他们更为重要”。尽管陀氏从思想到行为都是自相矛盾,他试图从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理学以及文艺理论等角度直接阐明自己思想努力全部失败了,但他揭示心灵秘密挖掘比得上弗洛伊德对精神病人心理研究,他小说“实现了一个奇迹”。

《巴别塔》 / A·S·拜厄特 / 外国

世界文学泰斗、布克奖得主拜厄特经典代表作“成长四部曲”第三部,中文版初次面世。(四部曲分别为《花园中少女》《静物》《巴别塔》《吹口哨女人》)撑过去一天,再撑过去另一天,这究竟算什么样人生?“很多人人生。”弗雷德丽卡28岁,但她觉得人生已经快结束了。象牙塔里思辨与诗意,在婚姻巨塔里一文不值:昔日机智雄辩,被认为是喋喋不休;曾经骄傲笃定,被当作轻浮愚蠢。所有失落、痛苦与挣扎,如今逐渐归于沉寂,但只有她自己知道,他们正在安静表象之下寻觅一个裂缝。一天深夜,丈夫向她砸来一把斧头,终于打破她内心长久沉默:我曾是一个重要人,我要让全世界都听见我声音!◆ 这是被世界权威文学刊物《巴黎评论》誉为“重新定义了英国小说高度”一部小说,文本壮阔宏大,女性觉醒意志笃定而漫长,如盘根在地下长。——麦家◆ 拜厄特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简直出神入化。——托妮·莫里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这本书独具匠心,包罗万象而简明扼要,还引述和辨析了D.H.劳伦斯、R.D.莱因、E.M.福斯特、卡夫卡和其他许多作家文学和理学理论。——《卫报》◆ 《巴别塔》是一部人物饱满、充满激情现实主义文学,富有想象力文字炉火纯青,兼具文学美感与思想深度,在展现作品艺术性同时又给人以启迪。它伟大立意在英国小说中是罕见。——《旁观者》◆ 她创作情节如侦探小说般扣人心弦,而她文字质感——贯穿始终象征与隐喻,感官色彩浓厚语言,字里行间智慧与戏谑——让这部作品非同凡响。——《文学评论》

《帝国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 / 李亚平 / 中国

与前两部书一样,作者在《帝国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中,继续用他充满现代情怀与人文精神且极度个性化解读方式,从“人”角度去诠释至高无上帝王,诠释那些权重位高王公大臣,并透过他们去诠释历史上那些大时代、大变局,就此展现给读者一幅幅生动、鲜活、起伏跌宕、荡气回肠,读罢让人掩卷唏嘘历史画卷,从而使人“无法拒绝阅读快感和诱惑”。不过,与前两部书不同是,这本书分为《帝国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和《帝国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终结版》两部姊妹篇。《帝国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讲述了明末清初,即从所谓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到雍正王朝近一百五十年间起伏跌宕历史风云,展现了努尔哈来、皇太极、袁崇焕、洪承畴、多尔衮、孝庄、康熙、吴三桂等众多历史人物悲喜人生。历史还是这段历史,人物还是那些人物,所引用史料也基本大同小异,但是,通过自己深入分析、独特解读,李亚平呈现给我们结论,却与当前权威专家观点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譬如,北京满学会会长、著有《正说清朝十二帝》、《努尔哈赤传》、《明亡清兴六十年》等书著名学者阎崇年先生就对努尔哈赤推崇备至,认为努尔哈赤是“中华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是堪与“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和明太祖朱元璋”比肩伟大君主”。对于皇太极继承汗位,阎崇年基本持“阴谋夺位”之说,认为皇太极曾“施一箭双雕之计”,“离间了努尔哈赤与代善父子之情,为他后来夺取汗位准备了重要条件”。而李亚平在列举了大量史实、展现了努尔哈赤一生所作所为后指出,努尔哈赤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伟人,他只是一个“嗜血成性军事抢劫集团首领”,与开创了新王朝刘邦、朱元璋等相比远为逊色,“如果一定要找出努尔哈赤究竟有什么长处话,大约只能说,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因此,李亚平认为努尔哈赤“至死也没有完成从一个部落酋长到一位政治家转变。更遑论伟大政治家了”。反之,李亚平对皇太极却评价极高,认为其文治武功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杰出帝王,其继承汗位是游牧渔猎部落贵族共和制下必然选择,“阴谋夺位”说过于牵强,所以才会有后世史书对其“圣矣哉”评价,这个“圣”字,是后一个朝代学者发自内心赞叹,与康熙皇帝被他儿子加封“圣祖”谥号,显然不可同日而语。李亚平创作《帝国政界往事》系列,最大与众不同在于,作者在其著述中运用了大量历史理学分析方法,结合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成果,从人性与文化层面分析历史人物背景、心态和文化传承,从而揭示历史事件可能形态。譬如对于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和劝降洪承畴传闻,传统史学和权威专家对此或讳莫如深,或不屑一提。李亚平通过他研究认为,在实行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多夫一妻,外婚制,对偶制,嫂婚制等多种婚姻形态游牧渔猎部族中,父亲死后,儿子娶没有血缘关系庶母,哥哥死后,弟弟娶嫂子,弟弟死后,哥哥娶弟妹为妻现象十分正常,也是富有人性化制度设计。同样,在这些充满生机与活力部族中,如果一位女性能够把一个英雄收服过来话,不但不会受到族人鄙视,相反,她也会像英雄一样受到大家爱戴与尊敬。因此,在孝庄与多尔衮、洪承畴关系中,并没有什么龌龊和见不得人地方。倒是被孔孟之道纲常伦理强力阉割过汉族士大夫们对此完全无法想象,只能极尽掩饰和篡改之能事,从而使历史变得七扭八歪、迷雾重重。李亚平这种分析或解读入情入理,入丝入扣,加上他那通俗、生动叙述语言,使他书读来既趣味盎然,又让人对历史种种吊诡之处一唱三叹,掩卷不能释怀。

(第1/1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