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中国农民工纪实"找到的小说 (P1)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有近30年的历史,中国的农民进城至少有三个“世界之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潮——民工潮;人类历史上增速最快的城市化率;全世界人数最为庞大的城市人口。英国《金融时报》资深记者魏城为此前往中国,与许多农民工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接触,并采访了中国这个领域最著名的诸多专家和学者。
这是一部透视当下中国农民问题的不可多得的反思警世之作。作者耗时三年,遍访安徽乡村,深入调查,访问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批致力于农村改革的有识之士、专家教授和党政要员。收集的材料和废弃的手稿,几近等身。作品依据大量第一手材料,反映了当前农民的生存状态,披露了曾惊动中央的几起重大涉农案件,揭示了农民负担过重的种种原因,展现了农村费税改革的艰难曲折过程。文本叙述客观真实。听作者锥心泣血哭述农民的命运,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眼泪。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 何建明 / 纪实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个农民按下手印,签订了一份分田到户的包干“契约”。一年后,一位新华社记者将小岗村的事写成一组“内参”送到中央领导于里,小岗村从此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其实,中国农村改革的真正发源地并非在小岗村,而是在一个更边远和偏僻的山区农村——浙江台州的皂树村。这里的分田到户和大包干,比小岗村更早、更广泛、更彻底,并且经受的斗争也更激烈和痛苦。皂树村和台州农民应是中国农村改革真正的发源地和急先锋,中国改革开放史将重新改写这一重大事件。
世上,什么人最低微,也最善良?是农民,是中国的农民!报告文学大师何建明,受命于“中国纪律检查委员会”,含泪写下这本关于农民兄弟的书,描写了一个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纪委书记梁雨润同志震撼人心的故事。透过它,你可以看到中国农民十指上的鲜血和苍额上的老泪。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只要稍有一点正义和感恩之心,就不能不看一看这本书,看一看中国的农民是怎样艰难窘迫,看一看到底是谁动了我们赖以为生的“根本利益”!为了一块宅基,儿子冤死,13年不能入土为安。老母为此走上上告之路——13年的诉讼之路,难于上青天!村霸、地霸,加官霸,重重罪恶把母亲推向了痛苦的深渊,为此村民们震怒了,他们联合起来,在养育了他们的黑土地上开始了一次正义之战!
《国家日记》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集,全书收入了四个优秀报告文学作品。既:《重犯押向西部》、《中国反恐怖揭秘》、《共和国告急》、《中国第一农民市场》。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 何建明 / 纪实
全书分为九个篇章,写了三个城市(大庆:一个与共和国盛大庆典同时诞生的工业圣城,三亚:一个因选美而荣耀的浪漫城市,重庆:一个饱含五代中国伟人心血而崛起的直辖市。)、三个人物(王淦昌:一个为两弹一星而隐姓埋名18年的大院士, 陈月盘:一个为共和国诞生而背了30余年黑锅的老地主,吴仁宝:一个为百姓创幸福而60年不倒的农民伟人)、三个历史事件(台州农民革命,北京SARS保卫战,5.12汶川大地震),讲述了他们在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喋血大别山·黄麻暴动纪实》 / 郭木 / 纪实
1927年11月13日,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中共湖北省委和潘忠汝、符向一、吴光浩、戴季英、曹学楷、戴克敏、吴焕先、刘文蔚、李先念等同志领导下,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在湖北黄安麻城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史称“黄麻起义”。黄麻起义中建立的政权和军队,为后来中共创建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
《中国侦察兵全纪实:精兵》 / 孙勇 / 军事
《中国侦察兵全纪实:精兵》是由孙勇创作的一本军事书籍。
《独立调查启示录·马家军调查》 / 赵瑜 / 纪实
20世纪最有代表、最有影响、最有争议的报告文学本次出版恢复初版删除内容,并补充了大量图片,有图有真相是对现实体育的谏言,也是对国民性、人性回归的一部深刻反思之作读懂了《马家军调查》,也就读懂了中国体育、中国社会,乃至中国人马家军调查,是对中国体育界的“调查”,更是对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调查”20世纪90年代,马家军是中国体坛上一个难以置信、却分明确实存在的神话,而教练马俊仁、队员王军霞、曲云霞等奇迹的创造者,更是被国人看作和平时代的民族英雄。就在国人在为马家军取得的成绩而兴奋激昂亢奋的时候,1994年12月如沙城倒塌般瓦解——马家军“兵变”大连,队伍溃散,这一下子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公众瞩目的重大事件。一时间,关于马家军的甚嚣尘上:马家军的真面目如何?它能够神话般崛起而又如沙城倒塌般瓦解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作者于1995年春节从太原出发,赴辽宁对辽宁省女子中长跑运动队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围绕马家军崛起及其溃散这一中心话题,以自己对马家军新老队员的亲身调查为基础,从当事人的出身、成长经历入手,又通过大量转述自己与当事人的谈话记录、当事人的日记书信、当事人照片以及相应文件的扫描件,全方位地描摹展示了“教头”马俊仁、王军霞、曲云霞等真实的内心世界,对马家军的成败进行了深刻而犀利的剖析——从乡村走出来的马俊仁,身上有质朴、执著、坚韧的一面,也有精明、狡黠、自私、狭隘的一面,当他面对王军霞、曲云霞等这些出身贫寒家庭、年幼且文化程度不高的队员时,采用使用农民式的专制方式对她们进行训练:不准读书、不准停音乐、不准与外界通信、不准擅自与外界领导或记者接触、不准与男性接触,更不准谈恋爱;另外,还采用一种最适合中国农家小女儿的“精神控制术”——梅花鹿大仙引进到运动员的精神建造。随着队员的逐渐成长、理性观念的慢慢建立,无论是粗暴的训练方式,还是图腾崇拜效力都逐渐减弱,甚至引起队员的反抗。但这并不是引起马家军队员的兵变最最终原因,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马家军的兵变?无论是《马家军调查》的初版,还是后来马家军队员回答记者提问,都是闪烁其词,欲语还休,时隔19年后,此次出版,作者终于直接给出了答案。
《中国国安谍战纪实:北斗之魂》 / 安澜1980999 / 军事
《中国国安谍战纪实:北斗之魂》是由安澜1980999创作的一本军事书籍。
《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 / 石野 / 纪实
这是一个历经九死一生的传奇人物!这是中国惟一一位从海军陆战队走出来的政法记者、第一卧底记者为正义而战的真实记录!这是一部刺痛中国人神经的书!曾担任过医院领导的老父亲竟死在自己一手创建起来的医院中!为替父请命,北戴河女护士长怒告任职医院,四川民工讨工钱,意惨遭恶老板屠刀杀死,七旬“死一”还魂状告公安局,诉讼五年无结果,打黑警察举报局领导遭追杀,揭露了“爱情骗子”的真面目,侠义记者却惨遭无良男人的诬陷诽谤,从而引发出国内首宗记者自诉案,正义记者陷入生活困境。从湖北大冶贫困乡村走出的豪气男儿石野,跨过中国海军陆战队的特殊训练场,建筑 工地挥洒艰辛的汗水,从一个没有文凭的退伍军人,刻苦自学成才,终成长为《南京都市报》等多家畅销报纸的政法记者,经历极定传奇色彩。他以笔主刀,揭开了许多惊人的黑幕,他勇敢地为数名弱者伸张正义,曾经三次走上法庭,多次遭人追杀,四次死里逃生,曾被人戴上手铐非法拘禁过。在中国新闻史上书写了独特的“正义”两字,备受民俗尊重的爱戴,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特著文称赞他为“人民需要石野这样一把明晃晃的利剑”,全国人大代表王维忠教授称赞道“石野是我所见到的极富正义感的记者,他的故事令我很感动”!本书首次全程记录石野独特的传奇经历,痛苦的内心独白,艰辛的舆论监督历程,同时还记录了作者及多位新闻同行在贪污实施舆论监督时的艰难感受,记录了古清生、庄晓斌、刘晴等京城流浪作者家的众生相,以及众多流浪记者的酸楚生活。本书可视为作者的第一本书《卧底历险——我的第四次死里逃生》的续篇,两书相得益彰,故事既有紧密联系内容又截然不同。石野十年记者生涯的正义之旅,充满了云波诡谲,惊心动魄,读来扣人心弦,让人深切感受到舆论监督艰难的同时,更为其那可贵的浩然正气而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 / 卜松林 李向平 / 纪实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中央苏区向陕甘苏区撤退和转移。1935年夏,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红四方面军首次使用“西征”这个词。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或万里长征北上抗日,当时的国民政府称其为“流窜”。红军被迫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主力由出发时的30万人锐减到2万5千。1936年10月7日起,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第1/100页)
推荐阅读